置之死地而后生

拼音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成语解释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

置之死地而后生

成语出处

《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成语造句

《北史·刘武传》:“军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黄河之难,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相关组词

置字组词 之字组词 死字组词 地字组词 而字组词 后字组词 生字组词

近义词

背水一战

反义词

责无旁贷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或决策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形式

7字成语

相关查询

包含置字的成语、 包含之字的成语、 包含死字的成语、 包含地字的成语、 包含而字的成语、 包含后字的成语、 包含生字的成语 、7字成语

置之死地而后生相关成语

第一个字是置的成语

置之脑后 置之死地 置若罔闻 置身事外 置水之情 置诸高阁 置之不理 置之度外 置之高阁 置锥之地 置之不顾 置诸度外 置之不问 置棋不定 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快

第二个字是之的成语

安之若命 安之若素 安之若泰 避之若浼 操之过急 操之过切 藏之名山 操之过激 操之过蹙 爱之欲其生 卑之无甚高论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 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第三个字是死的成语

不知死活 不顾死活 不知死所 蹈节死义 得人死力 槁木死灰 寂若死灰 尽节死敌 决一死战 枯木死灰 面如死灰 面若死灰 色若死灰 色如死灰 狡兔死,良犬烹 狡兔死,良狗烹

上一篇:滑天下之大稽
下一篇:借寇兵,赍盗粮

欢迎参与[置之死地而后生]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