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ú sù fú zuì
成语解释
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成语造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2回:“公子宋随班行礼,全无觳觫伏罪之语。”
相关组词
觳字组词 觫字组词 伏字组词 罪字组词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认罪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成语形式
ABCD式
相关查询
包含觳字的成语、 包含觫字的成语、 包含伏字的成语、 包含罪字的成语 、偏正式成语
觳觫伏罪相关成语
第一个字是觳的成语
觳觫伏罪
第二个字是觫的成语
觳觫伏罪
第三个字是伏的成语
河出伏流 觳觫伏罪 降龙伏虎 结缨伏剑 阑风伏雨 老骥伏枥 潜龙伏虎 潜深伏隩 辗转伏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第四个字是罪的成语
不测之罪 逋慢之罪 出入人罪 低头认罪 吊民伐罪 罚不当罪 罚当其罪 非战之罪 奉辞伐罪 奉辞罚罪 负荆请罪 负荆谢罪 该当何罪 公冶非罪 故入人罪 觳觫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