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ù zhì zhī zhèng
成语解释
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太医诊了诊脉,说道:‘……此乃不治之症。’”
成语造句
假使她们真“知道立国数千年的大中华民国”的国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症,那可真是没有面子了。(鲁迅《二心集·以脚报国》)
相关组词
不字组词 治字组词 之字组词 症字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表示治不好的绝症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形式
ABCD
相关查询
包含不字的成语、 包含治字的成语、 包含之字的成语、 包含症字的成语 、偏正式成语、ABCD成语、醒世恒言的成语
不治之症相关成语
第一个字是不的成语
不成器 不安于室 不安于位 不白之冤 不拔之志 不卑不亢 不安其室 不避斧钺 不瞅不睬 不成三瓦 不成体统 不辨真伪 不揣冒昧 不逞之徒 不差毫发 不辞而别
第二个字是治的成语
百治百效 不治之症 不治生产 长治久安 反治其身 目治手营 平治天下 文治武功 文治武力 一治一乱
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
阿保之劳 阿保之功 暧昧之情 爱莫之助 安身之处 安身之地 鞍马之劳 暗昧之事 岸谷之变 案牍之劳 八拜之交 八斗之才 八荒之外 霸王之资 白圭之玷 白华之怨
第四个字是症的成语
不治之症 疑难杂症